一、規劃發布的背景是什么?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是北京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關鍵時期,也是東城區落實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著力打造“五個東城”、持續推動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首善之區建設的關鍵時期。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了發展的新階段、新形勢、新格局和新要求,認真謀劃好“十四五”時期東城區就業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規劃對于促進東城區更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積極構建更加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提高人民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適應新時代新要求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規劃制定的過程是怎樣的?
按照區“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安排,區人力社保局認真回顧“十三五”時期東城區就業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歷程,以國家、北京、東城區等政策文件為依據,多次邀請領域專家進行專題座談,先后征求發改委、科信局、財政局、商務局、市場監管局、統計局等部門意見,并通過數字東城網站公示征求社會公眾意見,在區長專題會議研究的基礎上加以吸收完善,最終形成《“十四五”時期東城區就業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規劃》。
三、規劃的發展目標是什么
(一)促進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方面。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登記失業人員就業率達到65%以上,“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累計促進4萬名失業人員實現就業,扶持創業人數4000人以上,實現創業帶動就業人數達到1.8萬人以上,職業技能培訓不少于15萬人次。本區戶籍高校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有就業意愿的困難家庭畢業生100%就業推薦。
(二)構建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方面。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勞動用工監管機制、誠信評價機制進一步健全,實現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96%以上,續訂率達到86%以上,勞動保障監察投訴舉報案件結案率達到100%,農民工工資基本無拖欠。
(三)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方面。強化制度建設,進一步完善養老保險制度體系、失業保險政策體系、工傷保險保障體系。擴大參保范圍,持續推進新業態從業人員參保,積極幫扶引導低收入困難群體參保,參保人數穩步增長。做好基金監管,提升經辦服務,推動綜合柜員制改革,實現社保業務由“條塊化”向“綜合化”轉變。
四、規劃的主要任務是什么?
(一)促進就業創業主要任務
1.堅持就業優先,健全促進就業創業制度體系。圍繞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鼓勵勞動者自主創業、提高就業質量,進一步完善就業創業政策。2.積極落實政策,實施重點群體促就業計劃。按照“七有五性”監測評價指標要求,重點關注“登記失業率”“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率”等重點指標,確保年度指標圓滿完成。3.推進職業技能培訓,不斷提升勞動者競爭力。促進技能培訓與產業發展、促進就業緊密對接,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夯實技能培訓發展基礎。4.打好組合拳,提升公共就業創業服務水平。整合各項政策資源,加大創業帶動就業工作力度,全面提升轄區公共就業服務規范化程度和精細化水平。5.加強就業形勢研判,建立規模裁員預警機制。充分發揮區就業工作領導小組統籌作用,著力提升防范和化解轄區就業風險能力。6.優化服務流程,加強人力資源市場規范管理。持續加強人力資源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保障公平競爭。7.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進一步優化就業結構,推動京津冀勞動力市場一體化,對京津冀地區的勞動力資源進行合理配置。8.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力保障外來務工人員合法權益。積極發揮在京務工人員之家作用,落實服務效能,為在京務工人員提供全方位就業援助。
(二)維護和諧勞動關系主要任務
1.繼續完善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健全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組織體系,切實發揮三方在信息溝通、關系協調、問題處置等方面的作用。2.提升勞動保障綜合執法效能。加大根治欠薪工作力度,及時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3.完善勞動人事爭議處理機制。優化仲裁辦案程序及辦案方式,重點推進“一案四調”工作,及時高效化解勞動爭議。4.繼續推進工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開展轄區企業薪酬調查工作,加強工資收入分配宏觀指導,發揮勞動力市場價格信息引導作用。5.加大對勞動關系領域的宣傳指導和服務。借助多平臺進行宣傳,運用政務微博、東城人力社保微信公眾號和現場培訓等方式開展法規政策宣傳。
(三)健全社會保障服務體系主要任務
1.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健全和完善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制度,全面實現應保盡保。2.鞏固和擴大社會保險參保覆蓋面。持續推進城鄉居民參保、失業保險參保擴面、工傷保險政策宣傳。3.強化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充分發揮行政監管、內部控制、第三方審計、紀檢監督“四方合力”,強化社保基金風險防控。4.強化經辦管理能力建設。全面提升社保經辦服務的信息化水平,推動“網廳一體、一窗通辦”改革。5.提高各項社會保險公共服務質量。進一步優化業務流程,提高服務效率和準確率,改善服務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