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區是北京市轄區、北京市中心城區、首都功能核心區。因在北京城中軸線東側得名。1958年5月,東單區、東四區合并,成立東城區。2010年6月,東城區、崇文區合并,仍名東城區。
東城區區境周初屬薊,后屬燕。秦置薊縣。王莽時期改名伐戎縣。東漢復名薊縣。秦漢至隋唐
區境屬薊縣、伐戎縣。遼會同元年(938年),改名薊北縣,屬薊北縣。開泰元年(1012年),改名析津縣,屬析津縣。金貞元二年(1154年),改名大興縣。1914年,順天府改為京兆地方特別行政區,設京都市政公所。區境城內屬京都市政公所,城外屬京兆大興縣。1928年6月,設北平特別市,區境屬北平特別市。1929年1月,北平特別市籌備地方自治,劃全市城郊為15個自治區(內城6個、外城5個、郊區4個)。境內有內一區、內三區、外一區、外三區全部,內五區、內六區與外五區東半部,北郊區、東郊區、南郊區部分。1930年,改北平特別市為河北省北平市,屬北平市。1931年11月,北平市各區按數字順序排列。境內有第一區、第三區、第七區、第九區全部,第五區、第六區、第十一區東半部,第十二區、第十三區、第十五區部分。1945年8月,北平市劃分為16個區(內城7個、外城5個、郊區4個),按數字順序排列。1947年,郊四區改為郊八區,全市設20個區。境內有第一區、第三區、第八區、第十區全部;第五區、第六區、第七區、第十二區東半部;第十三區、第十四區、第十五區、第十九區、第二十區部分。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9月,北平改為北京,定為首都。區境屬首都北京市。1950年5月,北京市城區區劃調整,將12個城區調整為9個區。境內有第一區、第三區、第七區全部,第五區、第六區、第九區東半部。1952年7月,撤第五區,東部劃歸第一區、第三區;9月,第一區改名東單區,第三區改名東四區,第七區改名崇文區,第六區改名前門區,撤第九區,東部劃歸崇文區。1958年5月,東單、東四區合并,成立東城區。撤前門區,東半部劃歸崇文區。2010年6月,東城區、崇文區合并,仍名東城區。1949年9月,北京市人民政府進駐境內(2019年1月遷至通州區)。